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手游 > >> 正文

参观“国之重器”,推进“医工交叉”

来源:中国发展网 时间:2023-09-01 10:14:23

2023年8月26日,国际医学成果转化营第一期训练营生态圈参访活动,在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C100报告厅内顺利举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次生态圈沙龙活动设置了知识分享、院区参观和案例交流三个部分,分别邀请了政、医、产、学、研等临床医学成果转化全链路上的专家学者和代表们,为国际医学成果转化营的参训学员们带来了一份全方位多视角的知识干货“大礼包”。

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徐晖首先为参训学员们介绍了“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的建设进展情况:“在我们大零号湾,有39家国家级研发机构,56家外资研发中心,169家省部级研发中心,3000家科技企业,1280名国家省部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医学方面,大零号湾做了一些前瞻布局,闵行与交大共建的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就在这栋楼里,孵化了很多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项目落在周边。”

徐主任介绍说:“我们大零号湾有一个定位,是要贯彻落实市委的发展意见,作为上海的四梁八栋的南部科创中心,达成‘十百千万’的量化目标:用十年时间,聚集百家科创龙头企业,形成千亿的产值,最终在大零号湾形成万亿市值。”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参观“国之重器”,成为本次课程的“重头戏”。结合上午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下首个科研型企业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3D打印膝关节矫形器临床转化之路》分享,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聚焦不同中心和实验室建设内容与对外合作模式,参训学员们参观了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研究与临床转化服务中心主任王金武教授,在介绍起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时,语气间充满了自豪:“基地里有依托大设施自主研发的桌面生物3D打印机、高通量生物3D打印机和生物3D打印机器人,是科技部的项目,我们牵头做的样机。我们围绕着病人的需求,聚焦骨骼肌肉系统,研究他们最需要的个性化植入体,要具备相当的生物安全性,还要有足够的数字化信息化潜力。”

参训学员在参观中感叹连连:“基地里的样品小试、中试放大的设备都很先进,给到了我们在临床转化上很大的想象空间,不同方向的医工交叉实验室和不同的对外合作,构建起了一套新颖且成熟的创新生态,我手头的成果这里可以找到潜在的小试中试的合作伙伴。”

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茜带来的《大设施-大科学-大健康》分享中,同样提到了科技基础设施及转化生态构建对医学成果生长转化落地的强劲推动力:“在科研生态‘大设施’的支撑下,我们在医工交叉领域成长为了典范,比如在诊疗技术和装备、生物材料和医药开发方面,我们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在高校成果转化近几年的试点改革上,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实施“交大2030计划”、有组织科研等支持基础研究创新的项目,再以科技赋权改革支持教授创业,以学校基金助力教授创业成果融资——打通成果转化裉节,初步构建出一条“从0到1再到10”的科技创新生态链。

在上海市新一轮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工作上,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如何更好地建立成果转化生态链呢?上海交大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战坡博士以《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实践及思考》的分享与参训学员们开展讨论。

交大从基础科研、服务平台、创业基金入手作布局,给了人才很高的创新自由度和容错率,基于科研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自主支持模式,能更好地鼓励人才的自由探索。应用到下一步医院医疗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改革工作中,学员们得到了启迪。

国际医学成果转化营第一期训练营的课程有序推进中,将以“持证培训+实训落地+跨界沙龙+专业社群”四位一体的独特授课方式,邀请了30余位科技和卫生健康相关政策制定者、医疗健康业界大咖、产业投资人、知名高校和医院技术转移部门负责人、头部医药企业高管和技术转移负责人等担任导师,多家医学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多个协会主体担任沙龙、实训和社群合伙人,聚焦临床医学成果转移转化的全链条,提高各家医院医疗机构负责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和临床医生对医院创新转化工作系统性全面性的认知,促进医院医疗机构创新转化的整体提升。

上一篇: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大数据分析展示系统购置及门禁系统升级项目竞争性谈判成交公告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